close

※ 以下有劇透,還請審慎觀看。


 

 

「在你身上,我獲益良多,那就是不殺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,吃海鮮,吃野生生物,故人得以生存。即使背負罪業,也不辜負這條上天賜予的生命,努力活下去。世界因此而美。」

 

最近,終於找到時間看這部了。本來以為這是會直達佛道的故事,但看完之後,我覺得它反而更注重於「為人」這一塊,也就是人道。

 

這部電影的基調很悲傷,可以說是以一次又一次的磨難銜接而成,烤子、乾旱、洪澇、飢荒、搶劫、殺生,連中間色彩明亮的一小部分,也只是走向存滅之大問的鋪墊。

 

眾生皆有獸性,一旦危及存亡就無法保持理智。阿修羅自幼動盪,因無知而吃人肉、飲人血,要說會不會有人恨他,恨不得欲其死?我想是有的,哪怕他什麼也不知道,因為勿食同類的觀念早已深刻在我們的觀念裡,人類很驕傲,若連同類的血肉都能如其餘眾生一般撕咬,那麼就等於承認人類與野獸無異。

 

但,那也是要我們保持理智的時候。

 

男主角被稱作食人妖時,老和尚給他一個稱號,活在人世間的鬼神,當名「阿修羅」,他依存本能而生,不分善惡,所到之處帶來殺戮,心中常有的是貪與嗔。

 

老和尚教導他念佛號,即便他不知道意思,也是存有要他常保靜心的意思,這是他遇見的稀罕的不怕他之人,老和尚給予他名字,也算是領他入了人道。

 

然而,教導他為人的,是在他墜崖失血之際,救了他並餵食他,又關心他的若狹。

 

若狹是個非常善良的女孩子,不因他人眼光而對阿修羅有偏見,阿修羅把她當作母親一般的存在,產生了愛,也產生了獨佔欲,甚至有了伊底帕斯情結,對於接近若狹之人抱有嫉妒和敵意,而後還因此傷了若狹的情人。

 

阿修羅純粹地信任若狹,他就是個人道的初學者,對濃烈的感情尚不了解該如何收放,也不明白他對若狹表達了怒氣,若狹為何要罵他畜牲,他能領會的唯有他傷了人,若狹已把他推拒於人道之外。

 

若狹對阿修羅,終究不是那麼信任。她想教化他,卻不是很信任他;她看得見阿修羅手持沾了人血的斧頭,卻沒深思:這孩子以往嗜血成性,對人命不當一回事,因為在他眼裡,人與獸乃是同等生物,可在那間屋子裡,他卻並沒有真的取了她的情人之命,只是一再地將斧頭砍向地面,發洩自己的情緒。

 

她太憤怒了,這使她崩潰,也說出了無法挽回的重話。

 

她說:畜牲。

 

而後在鬧了飢荒時,阿修羅給她送來馬肉,她還以為那是人肉,對阿修羅說:你總是在折磨我。

 

若狹沒有忘記和阿修羅在一起的快樂時光,但她累了,或許這肇因於她的單純,她單純地想著對阿修羅好,便能讓他真的放下屠刀,可是她等不及開花結果的那一天,衍生出無法教化阿修羅的無力感,當阿修羅做出違背她認知的行為,她無法忍受,於是她推開了他。

 

雖然阿修羅確實聽了她的話,知她不吃人肉,順從她「吃人之人不如狗」的理論,冒著風險殺了地保的馬,只為了讓她吃一口食物,讓她活下去,但她卻未曾靜下來聆聽阿修羅說了些什麼,下意識地懷疑到底。

 

可要論對錯,卻論不了,僅是他們的出身和經歷注定讓他們分離。

 

我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民間故事,說是有人在神仙煉丹時入定,經歷了幾段人世,不論再苦,他都能忍受而不發一語,但在面對丈夫摔死自己親兒,他卻悲喊出聲,最終導致丹藥被毀,功虧一簣。

 

說起來,若狹這一段,在我看來,是讓阿修羅看破對母愛的執念。

 

母愛看似無私,實則不可能不自私,此乃俱生我執,是最難看破的人性。

 

後來若狹身死,阿修羅與她的屍體擦身而過,靜靜地哭,我想他那時候終於也可以跨過對母愛的需求。

 

若狹教導他為人,使他真正入了人道,當心碎之後,他從悲傷之中習得不妄,也窺得佛道一角。

 

他幾生幾死,曾在幼年就悔生於人世,到頭來在失去後,才知安寧。

 

這裡安插個個人觀點,我從不認為佛的教義是要人放棄情感和與他人的關係,而是一種自然狀態──你一一經歷,面對心魔,禁受大喜大悲,最後發現人生不過生老病死,愛恨貪癡皆是虛妄,才選擇了悲憫世人,選擇了無私。

 

這並非不愛不恨,反而是愛恨皆深,恨世道未平,愛世道多變,恨悲痛未弭,愛所愛未消。

 

只是這愛恨無根,其中無我,廣及世界,著眼處很大,心也跟著寬了,的確是看空了沒錯,但這看空,事實上還是放不下,比誰都放不下,不然老和尚何必度化阿修羅?佛祖何必度化世間?而阿修羅活了下來,被老和尚度化了,又何嘗不是他也度化了老和尚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少女重華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